Re: 真實中文名:激烈的海胆、凌晨一吻
以下補充資料。法留學生改名「激烈的海胆」近日網上流傳一張身分證,持有人中文名為「激烈的海胆」,引來熱烈討論。原來證件持有人是一名法國交換生。這個法國留學生現於科技大學讀書,他自稱在本港留學首個星期,就不慎在海灘上踩到海膽。他接受《星島日報》訪問時說,他認為那粒刺傷他的海膽天性兇猛,因為不懂中文,就以Google Translate把「Fierce...
View ArticleRe: 從索契粵譯談國際母語日
我對上一次聽香港啲傳媒好多都轉哂用普譯,甚至連《蘋果》家陣啲新聞都普譯,聽落都好ngang耳。「滿地可」(Montréal) 變 「蒙特利爾」,「紐賓士域」(New Brunswick) 變 「新不倫瑞克」,「諾華斯高沙」(Nova Scotia) 變 「新斯科舍」。不過好彩,「卑詩」(B. C.)...
View Article明清皇帝上朝說甚麼普通話?
文中的富察玄海,全名富爾哈察·玄海,亦稱傅玄海,乃滿族正藍旗第十六代傳人,著名北京史地民俗學者。此文簡述普通話定於一尊的歷史緣由,有助研究粵語跟國語之間的關係。故特此轉載。明清皇帝上朝說甚麼普通話? 北京方言歷史悠久,影響巨大,普通話即「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」,但北京話是怎麼形成的?它又是如何影響到全國的?明清皇帝上朝時說北京話嗎?...
View Article廣東話的由來
引文中的彭先生,推廣粵語出錢出力,我是敬佩的。但從學術角度去考究「廣東話的由來」,我以為應該大膽假設、小心求證。彭先生所提到幾個例子,「迤」的正音為/yi4/,「齮齕」的正音為/yi2 hat6/,「膼䯖」的正音為/ja1...
View Article拯救中文的少年
文中說:「教育要能夠啟發學生興趣,培養他們閱讀,以至欣賞文字的習慣。這樣,才是真正的拯救中文。」已是老生常談。但香港人明知故犯,其來有自,絕非單靠陪養興趣可以根治。拯救中文的少年香港學生的中文水準如何?這向來並沒有好答案,亦一直少人關注,但近一兩年,這個問題卻突然浮上水面,令各界關注。媒體高舉大聲公,直言年輕人的中文水平響起警號,結果令專家托腮,家長握拳,學生滴汗。文:阿果...
View Article極度瀕危語言:澳門葡人土語
外籍人士在澳門出生、長大,其傳統亦成為廣東歷史文化的一部份。我以為廣東人在捍衛主流廣東話之餘,亦理應關注省內不同族裔的訴求。 【人物星期六】捍衞瀕危「土語」 澳門非常律師:係我哋嘅根[圖畧]...
View Articl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