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教育局網頁的一篇文章,引起全城憤怒,更軒然大波。那篇指出廣東話是「一種不是法定語言的中國方言」的文章,雖教育局已為此致歉並刪除,但就因此泛起了港人對於普通話入侵香港教育的殖民計劃的關注,包括普通話教中文(以下簡稱「普教中」)、教育電視妖魔化抹黑廣東話等。這其實已是逾十年的課改計劃,「普教中」計劃成效成疑,教育局有心隱瞞,但這隨時觸發起比反國教更劇烈的本土捍衞運動。
有關「普教中」的討論, 最早可追溯至2000年的課程發展議會, 議會提出使用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作為長遠目標, 及後2003年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(簡稱「語常會」) 表示「非常贊成課程發展議會使用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的長遠展望」。然而要留意的是, 上述兩份文本紀錄均沒有把普通話教授政策的理據清楚地寫出來。
2001年,施政報告表港要推行「兩文三語」政策。語常會斥資二億元支援中小學推行「普教中」。只要合情合理,有計劃的循序漸進,不管參與學校的語文老師是否已考得普通話基準資格,只要朝「普教中」方向努力和計劃,就能得到「語常會」的資助,提升「普教中」的能力。首屆支援三十所小學及十所中學進行三年「協助香港中小學推行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」(簡稱「普教中」)計劃試驗。
可憾的是,及後推行「普教中」的學校越來越多。根據《小學概覽》和《中學概覽》的資料,2007-08 年度估計有約20% 的中學和小學試行「普教中」。這個統計數字,包括了全面實施「普教中」和部分班級實施「普教中」的學校。
從政治上,這是中共殖民;從教學上,「普教中」成效成疑,教育局最近更將網頁內「目前仍未有確實證據,證明以普通話學習中國語文的學生的一般中文能力會有所改善。其中兩項研究發現,以普通話學習的學生的中文能力,與以廣東話學習的學生並無分別,甚或表現更差」一段刪除,更是無私顯見私,本報專訪了三位中小學老師和學者,對「普教中」從多方面作深入的探討和剖析。
嶺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陳雲老師
教育局稱「普教中」能提升中文水平,你有什麼評價呢?
陳雲︰「呢個係幻覺嚟,中文語文水平應該係指寫作方面,如果係要同大陸人、台灣人交流,咁梗係要學普通話,但係整一科普通話唻教就已經得,唔駛普教中。普教中諗住幫助寫作,佢以為普通話用嘅係書面語,或者白話文做唔到,好似普通話嘅虛詞,但係呢尐好表面嘅嘢,睇書都學到,唔需要學嗰種語言都學到。」
「由於而家佢用梗普通話係中共控制嘅普通話唻,唔係按照40 年代北京推行按照語音、通行嘅白話作品唻做詞彙同語法,而家推行嘅普通話係用北方嘅詞彙同語法,係用北京土話之類,譬如土豆啊、地瓜之類方言,又唔係學名,唔係馬苓薯,又唔係甘薯。咁呢個地位同香港嘅蕃薯根本唔一樣,反而蕃薯嗰命名比佢個地瓜更加合理。呢尐佢咪會排斥之外。」
「另外向語法方面,我地話『我去九龍』,我地呢個白話文可以入文嘅,但係用普通話教,或者所謂現代漢語就寫『我到九龍去』,或者寫『我往九龍』。佢呢尐用普通話口語唻教,會教壞中文,破壞咗中國南北語言嘅合流,變咗北廣播台或者報紙語言定為標準。呢個係災難唻,對中國文化係災難,最尾係害咗香港,亦害咗中文。因為尐老師無呢種文學修養,同語文權威去判斷邊尐可以入文。咁佢咪照教科書囉,所以咪見到尐教材話蕃薯都唔可以寫。」
你覺得「普教中」對中文教授和學習有什麼影響呢?
陳雲︰「普通話教中文梗係教得差啦,變咗『高壓教育』,因為現代白話只係形成緊,得個幾十年歷史,由五四運動到而家好多地方都試緊,明清嗰尐就唔好理佢,大致上都定咗型。總之,每一個方言區嘅人,包括北京,都係向度試驗。呢樣嘢,即使係語言學家、散文作家,或者我都唔可以叫邊尐叫做標準,邊尐唔標準。呢個係長久試出唻。而家,佢話要用普通話教,就用課本做標準。咁呢個標準係共產黨訂,係由編寫教材嗰個人定奪邊尐詞彙可以入文。嗰尐人有幾多學術斤兩,有幾學術包容,大家都知架喇,而家又唔係寫信俾國務院。呢個政策本身就係多餘。對香港老師唻講,咩正宗正統,好清楚,就係訓練尐大陸老師落唻香港搶工作。呢個係搶奪權位嘅陽謀,加埋考尐中文老師咩普通話幾級試。佢唔過關,咁咪無得教囉,大陸人自細學嗰種話咪合格囉,但有尐北京人都唔合格架,你搵莫言去考都可能唔合格架,習近平去考口語都唔得架。」
你覺得政府推行「普教中」有甚麼考慮?
陳雲︰「普教中呢尐先係堅嘢,國民教育嗰尐都係虛晃一招。今次真係鬥壞鬥殘,尐細路自細學普通話,唔識用粵語唻講正常言談。粵語變咗市井語,就變咗下流賤格,變咗粵語只係向街市、港產片用,學校教唐詩呀,演講呀都唔會用。所以,普教中呢套真係向世代上面,係將世代傳承打破,真係搞一批『新香港人』出唻。下一代唔識講上一代說話,或者覺得上一代說話係粗鄙,咁佢磨平全國各省、文化差異傳承嘅目標就達到。老共不嬲都係咁,唔單止係香港,對其他省市都係咁,結果會將粵語文化磨蝕,同埋將粵語同華夏文化的根斬斷。我地以後唔識講『之乎者也』,『豈有此理』嗰尐,因為普通話嗰尐人唔講嘅,佢地講另一套好似『哪兒有這個道理』。你講『豈有此理』佢聽唔明架。」
「我地要堅決反對,一係因為佢唔符合語言教學原理、二係職業長短、第三係文化壓抑。呢尐一定要攞出唻講,令香港老師知道生計上受到威脅。而家40、50 歲梗係無所謂啦,嗰代叫離地中產,返加拿大印印腳,梗係無問題。後生升大學嗰代唔係,好似教協都係其中一個問責對象,因為佢代表教師同政府談判。如果教協企向共產黨或大中華嗰邊,咁就要反架喇。」
小學老師陳先生 任教普通話十四年
教育局稱「普教中」能提升中文水平,你有什麼評價呢?
陳老師︰「實際上係唔可以,唔可行,而家普通話教中文,變咗係多咗科普通話提升普通話水平,唔係中國語文水平。呢個好弔詭,原本得一個禮拜一堂普通話,你增加到佢一個禮拜十一堂。咁有兩樣嘢出現咗,第一,你講說話,用普通話講說話一定會上升;第二,你使用嘅詞彙,當然係書本上的詞語使用率咪上升囉。但係唔係,呢個只係普通話講嘢,只係普通話應用上升,就並唔係中文語文能力上升。」
「其實中國語文能力,或者水平提升,就唔係讀寫聽講,教育局呢個講法係好粗疏,只係方便尐人明白理解,所以將佢咁樣劃分。但係語文能力係咪剩係應用呢,應該包括我地用個腦去思維、理解、閱讀。我地仲要組織,其實一連串嘢,會同詞彙有少少關係,但又唔係絕對有關係,仲未計創意、組織。」
你覺得「普教中」對中文教授和學習有什麼影響呢?
陳老師︰「普教中就係一個單向式灌輸,即係我地一直詬病緊填鴨式教育制度。我講就你聽,你無得Say No,學生一係做,一係唔做,唔做咪唔合格囉,所以學生無得反饋俾老師。譬如你播普通話ETV,學生唔會諗架,佢咪剩係接收咗冷氣叫空調囉。尤其是係一年班啱啱入學,我地用母語廣東話去學習,另一班用普通話去教,咁樣做個實驗。頭個半年,普通話嗰班係要同佢搏命嘅,佢唔會知你講乜,因為你講嘅外星話,最少要半年先掌握得到。可能一年之後,兩班水平一樣架喎,點解啊?都係睇嗰尐文字,所以最後成績相若,但係向課室裡面,佢地會唔會舉手呢,佢都唔知你講乜。所以你話,我地長時間做就得,但咁樣係本末倒置咗啦,學好中文就應該捨難取易,本身有好地地嘅語言你唔用,老師學生可以好快速學到課文嘅嘢,但你搵個外語唻教學。」
「根據田北辰早幾日講,我地嘅普通話唔地道,係真係唔地道,除非係北京唻嘅老師,仲要攞到基準試最高級,呢種所謂唔地道咪教出唻唔地道嘅學生囉。如果按佢嘅思維去睇,香港老師咪唔夠人爭,老師咪無得撈?以呢個講法唻講,全部都唔掂架。普教中對老師唻講,最後會無咗飯碗,呢個係好現實嘅考慮。好似田北辰咁講邊個地道,北京落唻嘅人地道,最後咪將中文科嘅老師踢走晒囉,我地而家實行緊專科專教,咁你唔地道,你唔可以搭單去教其他課架,係咪?」
你覺得政府推行「普教中」有甚麼考慮?
陳老師︰「地道普通話夾雜好多北京方言,好似『這會子』。『瞧了半天』,佢叫『賣葱了半了』,咁你明唔明佢講咩?我普通話算係好叻,但我都聽唔明呢尐所謂地道嘅普通話。你念下小一至小六去到呢種所謂地道。當我地用返呢尐詞語,我地本身用緊嘅用句、用語、用詞會慢慢消失。佢成日強調『我口寫我手』,但問題係地道普通話口語,可唔可以寫落唻呢?但學生就習慣咗呢種嘢,本來有尐用廣東話表達好優美,譬如夜晚、黃昏,普通話就晚上,傍晚。我地本來有尐形音義,你聽就會覺得幾靚,個畫像會出唻,但普教中咪無咗囉,因為唔地道嘛。
「其實普通話,同廣東話係兩種唔同嘅語言,香港應該保留返粵語。呢個社會、社區文化,我地嘅大環境係用廣東話,點解我地要用一種外語去學我地嘅中文呢,呢個係奇怪嘅事,亦都係荒謬嘅事。本來普教中向99年係初擬,但而家無端端07年爆咗出來,一路唔講,到最尾報告就定咗普通話教中文。呢個係溫水煮蛙,本來一個大大粒嘅教改,中間夾一個條文話初擬,跟住唔講,而家話好多學校實行咗,完全無諮詢,問過老師意見,所以我地一定要出聲。」
中學老師鄭先生 任教中文八年
教育局稱「普教中」能提升中文水平,你有什麼評價呢?
鄭老師︰「普教中根本唔可行,第一、師資達唔到所謂嘅標準, 雖然而家大部分老師都要考普通話基準試,但你平時講普通話,同你教普通話已經係兩回事,而家仲話要用普通話唻教中文, 根本無可能實行。第二,普教中無教材配套,即使有,有好多我地而家教緊中國語文嘅文章,同課文都要刪走。舉個例,好似陶淵明《歸去來辭》,第一句『歸去來兮』就已經唔可能用普通話教,尤其係楚辭、詩經本身好多白話語,普教中即係叫你放棄一尐古文,唔係教中文,變相係破壞中文基礎。再講,好似《木蘭辭》呢一類南北叙事詩,第一句『唧唧復唧唧』,用廣東話教,學生一聽就知道係織衫, 但用普通話, 你要隔一重解釋尐學生先至明你講乜。」
你覺得「普教中」對中文教授和學習有什麼影響呢?
鄭老師︰「用普通話教中文,尐學生咪唔會聽你講嘢囉,而家用廣東話都好難提升同學上堂嘅興趣,用廣東話上中文堂已經夠悶,普教中咪仲大鑊?畢竟中港交流頻繁咗,而且好多人都要返大陸做嘢,我覺得學普通話係必須嘅,但一科普通話就乜都夠啦,始終識多一種語言,多一個優勢,但話用普通話教中文,係好錯誤嘅決定。普通話係可以學,但係唔可以當做教學語言,我地中文閱讀能力唔差架,比起內地唻講更高,點解我地要打沉咗佢,要搵第二樣嘢唻學,咁樣幾荒謬。」
(原文刊於第十六期《熱血時報》,於2014年2月23日免費派發。 由倉頡轉載
有關「普教中」的討論, 最早可追溯至2000年的課程發展議會, 議會提出使用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作為長遠目標, 及後2003年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(簡稱「語常會」) 表示「非常贊成課程發展議會使用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的長遠展望」。然而要留意的是, 上述兩份文本紀錄均沒有把普通話教授政策的理據清楚地寫出來。
2001年,施政報告表港要推行「兩文三語」政策。語常會斥資二億元支援中小學推行「普教中」。只要合情合理,有計劃的循序漸進,不管參與學校的語文老師是否已考得普通話基準資格,只要朝「普教中」方向努力和計劃,就能得到「語常會」的資助,提升「普教中」的能力。首屆支援三十所小學及十所中學進行三年「協助香港中小學推行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」(簡稱「普教中」)計劃試驗。
可憾的是,及後推行「普教中」的學校越來越多。根據《小學概覽》和《中學概覽》的資料,2007-08 年度估計有約20% 的中學和小學試行「普教中」。這個統計數字,包括了全面實施「普教中」和部分班級實施「普教中」的學校。
從政治上,這是中共殖民;從教學上,「普教中」成效成疑,教育局最近更將網頁內「目前仍未有確實證據,證明以普通話學習中國語文的學生的一般中文能力會有所改善。其中兩項研究發現,以普通話學習的學生的中文能力,與以廣東話學習的學生並無分別,甚或表現更差」一段刪除,更是無私顯見私,本報專訪了三位中小學老師和學者,對「普教中」從多方面作深入的探討和剖析。
嶺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陳雲老師
教育局稱「普教中」能提升中文水平,你有什麼評價呢?
陳雲︰「呢個係幻覺嚟,中文語文水平應該係指寫作方面,如果係要同大陸人、台灣人交流,咁梗係要學普通話,但係整一科普通話唻教就已經得,唔駛普教中。普教中諗住幫助寫作,佢以為普通話用嘅係書面語,或者白話文做唔到,好似普通話嘅虛詞,但係呢尐好表面嘅嘢,睇書都學到,唔需要學嗰種語言都學到。」
「由於而家佢用梗普通話係中共控制嘅普通話唻,唔係按照40 年代北京推行按照語音、通行嘅白話作品唻做詞彙同語法,而家推行嘅普通話係用北方嘅詞彙同語法,係用北京土話之類,譬如土豆啊、地瓜之類方言,又唔係學名,唔係馬苓薯,又唔係甘薯。咁呢個地位同香港嘅蕃薯根本唔一樣,反而蕃薯嗰命名比佢個地瓜更加合理。呢尐佢咪會排斥之外。」
「另外向語法方面,我地話『我去九龍』,我地呢個白話文可以入文嘅,但係用普通話教,或者所謂現代漢語就寫『我到九龍去』,或者寫『我往九龍』。佢呢尐用普通話口語唻教,會教壞中文,破壞咗中國南北語言嘅合流,變咗北廣播台或者報紙語言定為標準。呢個係災難唻,對中國文化係災難,最尾係害咗香港,亦害咗中文。因為尐老師無呢種文學修養,同語文權威去判斷邊尐可以入文。咁佢咪照教科書囉,所以咪見到尐教材話蕃薯都唔可以寫。」
你覺得「普教中」對中文教授和學習有什麼影響呢?
陳雲︰「普通話教中文梗係教得差啦,變咗『高壓教育』,因為現代白話只係形成緊,得個幾十年歷史,由五四運動到而家好多地方都試緊,明清嗰尐就唔好理佢,大致上都定咗型。總之,每一個方言區嘅人,包括北京,都係向度試驗。呢樣嘢,即使係語言學家、散文作家,或者我都唔可以叫邊尐叫做標準,邊尐唔標準。呢個係長久試出唻。而家,佢話要用普通話教,就用課本做標準。咁呢個標準係共產黨訂,係由編寫教材嗰個人定奪邊尐詞彙可以入文。嗰尐人有幾多學術斤兩,有幾學術包容,大家都知架喇,而家又唔係寫信俾國務院。呢個政策本身就係多餘。對香港老師唻講,咩正宗正統,好清楚,就係訓練尐大陸老師落唻香港搶工作。呢個係搶奪權位嘅陽謀,加埋考尐中文老師咩普通話幾級試。佢唔過關,咁咪無得教囉,大陸人自細學嗰種話咪合格囉,但有尐北京人都唔合格架,你搵莫言去考都可能唔合格架,習近平去考口語都唔得架。」
你覺得政府推行「普教中」有甚麼考慮?
陳雲︰「普教中呢尐先係堅嘢,國民教育嗰尐都係虛晃一招。今次真係鬥壞鬥殘,尐細路自細學普通話,唔識用粵語唻講正常言談。粵語變咗市井語,就變咗下流賤格,變咗粵語只係向街市、港產片用,學校教唐詩呀,演講呀都唔會用。所以,普教中呢套真係向世代上面,係將世代傳承打破,真係搞一批『新香港人』出唻。下一代唔識講上一代說話,或者覺得上一代說話係粗鄙,咁佢磨平全國各省、文化差異傳承嘅目標就達到。老共不嬲都係咁,唔單止係香港,對其他省市都係咁,結果會將粵語文化磨蝕,同埋將粵語同華夏文化的根斬斷。我地以後唔識講『之乎者也』,『豈有此理』嗰尐,因為普通話嗰尐人唔講嘅,佢地講另一套好似『哪兒有這個道理』。你講『豈有此理』佢聽唔明架。」
「我地要堅決反對,一係因為佢唔符合語言教學原理、二係職業長短、第三係文化壓抑。呢尐一定要攞出唻講,令香港老師知道生計上受到威脅。而家40、50 歲梗係無所謂啦,嗰代叫離地中產,返加拿大印印腳,梗係無問題。後生升大學嗰代唔係,好似教協都係其中一個問責對象,因為佢代表教師同政府談判。如果教協企向共產黨或大中華嗰邊,咁就要反架喇。」
小學老師陳先生 任教普通話十四年
教育局稱「普教中」能提升中文水平,你有什麼評價呢?
陳老師︰「實際上係唔可以,唔可行,而家普通話教中文,變咗係多咗科普通話提升普通話水平,唔係中國語文水平。呢個好弔詭,原本得一個禮拜一堂普通話,你增加到佢一個禮拜十一堂。咁有兩樣嘢出現咗,第一,你講說話,用普通話講說話一定會上升;第二,你使用嘅詞彙,當然係書本上的詞語使用率咪上升囉。但係唔係,呢個只係普通話講嘢,只係普通話應用上升,就並唔係中文語文能力上升。」
「其實中國語文能力,或者水平提升,就唔係讀寫聽講,教育局呢個講法係好粗疏,只係方便尐人明白理解,所以將佢咁樣劃分。但係語文能力係咪剩係應用呢,應該包括我地用個腦去思維、理解、閱讀。我地仲要組織,其實一連串嘢,會同詞彙有少少關係,但又唔係絕對有關係,仲未計創意、組織。」
你覺得「普教中」對中文教授和學習有什麼影響呢?
陳老師︰「普教中就係一個單向式灌輸,即係我地一直詬病緊填鴨式教育制度。我講就你聽,你無得Say No,學生一係做,一係唔做,唔做咪唔合格囉,所以學生無得反饋俾老師。譬如你播普通話ETV,學生唔會諗架,佢咪剩係接收咗冷氣叫空調囉。尤其是係一年班啱啱入學,我地用母語廣東話去學習,另一班用普通話去教,咁樣做個實驗。頭個半年,普通話嗰班係要同佢搏命嘅,佢唔會知你講乜,因為你講嘅外星話,最少要半年先掌握得到。可能一年之後,兩班水平一樣架喎,點解啊?都係睇嗰尐文字,所以最後成績相若,但係向課室裡面,佢地會唔會舉手呢,佢都唔知你講乜。所以你話,我地長時間做就得,但咁樣係本末倒置咗啦,學好中文就應該捨難取易,本身有好地地嘅語言你唔用,老師學生可以好快速學到課文嘅嘢,但你搵個外語唻教學。」
「根據田北辰早幾日講,我地嘅普通話唔地道,係真係唔地道,除非係北京唻嘅老師,仲要攞到基準試最高級,呢種所謂唔地道咪教出唻唔地道嘅學生囉。如果按佢嘅思維去睇,香港老師咪唔夠人爭,老師咪無得撈?以呢個講法唻講,全部都唔掂架。普教中對老師唻講,最後會無咗飯碗,呢個係好現實嘅考慮。好似田北辰咁講邊個地道,北京落唻嘅人地道,最後咪將中文科嘅老師踢走晒囉,我地而家實行緊專科專教,咁你唔地道,你唔可以搭單去教其他課架,係咪?」
你覺得政府推行「普教中」有甚麼考慮?
陳老師︰「地道普通話夾雜好多北京方言,好似『這會子』。『瞧了半天』,佢叫『賣葱了半了』,咁你明唔明佢講咩?我普通話算係好叻,但我都聽唔明呢尐所謂地道嘅普通話。你念下小一至小六去到呢種所謂地道。當我地用返呢尐詞語,我地本身用緊嘅用句、用語、用詞會慢慢消失。佢成日強調『我口寫我手』,但問題係地道普通話口語,可唔可以寫落唻呢?但學生就習慣咗呢種嘢,本來有尐用廣東話表達好優美,譬如夜晚、黃昏,普通話就晚上,傍晚。我地本來有尐形音義,你聽就會覺得幾靚,個畫像會出唻,但普教中咪無咗囉,因為唔地道嘛。
「其實普通話,同廣東話係兩種唔同嘅語言,香港應該保留返粵語。呢個社會、社區文化,我地嘅大環境係用廣東話,點解我地要用一種外語去學我地嘅中文呢,呢個係奇怪嘅事,亦都係荒謬嘅事。本來普教中向99年係初擬,但而家無端端07年爆咗出來,一路唔講,到最尾報告就定咗普通話教中文。呢個係溫水煮蛙,本來一個大大粒嘅教改,中間夾一個條文話初擬,跟住唔講,而家話好多學校實行咗,完全無諮詢,問過老師意見,所以我地一定要出聲。」
中學老師鄭先生 任教中文八年
教育局稱「普教中」能提升中文水平,你有什麼評價呢?
鄭老師︰「普教中根本唔可行,第一、師資達唔到所謂嘅標準, 雖然而家大部分老師都要考普通話基準試,但你平時講普通話,同你教普通話已經係兩回事,而家仲話要用普通話唻教中文, 根本無可能實行。第二,普教中無教材配套,即使有,有好多我地而家教緊中國語文嘅文章,同課文都要刪走。舉個例,好似陶淵明《歸去來辭》,第一句『歸去來兮』就已經唔可能用普通話教,尤其係楚辭、詩經本身好多白話語,普教中即係叫你放棄一尐古文,唔係教中文,變相係破壞中文基礎。再講,好似《木蘭辭》呢一類南北叙事詩,第一句『唧唧復唧唧』,用廣東話教,學生一聽就知道係織衫, 但用普通話, 你要隔一重解釋尐學生先至明你講乜。」
你覺得「普教中」對中文教授和學習有什麼影響呢?
鄭老師︰「用普通話教中文,尐學生咪唔會聽你講嘢囉,而家用廣東話都好難提升同學上堂嘅興趣,用廣東話上中文堂已經夠悶,普教中咪仲大鑊?畢竟中港交流頻繁咗,而且好多人都要返大陸做嘢,我覺得學普通話係必須嘅,但一科普通話就乜都夠啦,始終識多一種語言,多一個優勢,但話用普通話教中文,係好錯誤嘅決定。普通話係可以學,但係唔可以當做教學語言,我地中文閱讀能力唔差架,比起內地唻講更高,點解我地要打沉咗佢,要搵第二樣嘢唻學,咁樣幾荒謬。」
(原文刊於第十六期《熱血時報》,於2014年2月23日免費派發。 由倉頡轉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