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新三國劇中,曹操在銅雀臺落成之日在臺上大宴群臣,其目的是要試探他們,因為依照古例,祗有君王才可建立高臺以彰顯王威。曹操建此高臺自是有帝王之志,群臣中位高權重者若是附和其志,自當盡數出席,然而一如曹操所料,重臣都托病不來,曹操自知朝中向漢之心仍盛,稱帝時機未到。在宴會上他命兒子們以銅雀臺為題作賦,要考量兒子們的心意,曹植見父親建立高臺,知他有稱帝之心,便寫了一篇向曹操歌功頌德的賦,附和父親,曹丕文筆不及曹植,心計卻高明得多,看出父親稱帝之志已因大臣不支持而落空,順著父親心意寫了一篇向漢室表明精忠的賦,助父親安撫群臣,曹操趁勢發表了【自明本志令】進一步向群臣表明自已並無稱帝野心,我先前在書上讀過【自明本志令】覺得字字真摯,光明磊落,是否真在此宴會上發表不得而知,可能祗是編劇者的安排。
這一段戲十分精彩,以下是曹植及曹丕在銅雀臺獻給曹操的賦:
【銅雀臺】曹植
「俯皇都之寵籭兮,瞰雲霞之浮動,欣群才之來萃兮,恊飛熊之吉夢,仰春風之和穆兮,聽百鳥之悲鳴,同天地之矩量兮,齊日月之輝光,永貴尊而無極兮,等均壽於東王。」
【銅雀臺】曹丕
「臨台行高,高以軒,下有水,清且寒,中有黃鵠往且翻,行為臣,當盡忠,願令皇帝陛下三千歲。」
賦的內容我大致明白,祗是不知「飛熊」「東王」的典故,望能得指教。
這一段戲十分精彩,以下是曹植及曹丕在銅雀臺獻給曹操的賦:
【銅雀臺】曹植
「俯皇都之寵籭兮,瞰雲霞之浮動,欣群才之來萃兮,恊飛熊之吉夢,仰春風之和穆兮,聽百鳥之悲鳴,同天地之矩量兮,齊日月之輝光,永貴尊而無極兮,等均壽於東王。」
【銅雀臺】曹丕
「臨台行高,高以軒,下有水,清且寒,中有黃鵠往且翻,行為臣,當盡忠,願令皇帝陛下三千歲。」
賦的內容我大致明白,祗是不知「飛熊」「東王」的典故,望能得指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