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人懶音問題越來越嚴重,希望家長多加留意。一樣語言未掌握好,就貪快三語齊下,在家裏卻又少練習,子女又怎可能打好語言基礎?
【健康online】幼兒急學多種語言 或致廣東話懶音
「件『山』(衫)好靚」、「有塊樹熱(葉)呀」,小朋友說話多懶音,困擾不少家長,更擔心影響子女語言發展。言語治療師指出,幼兒太遲才開始咀嚼食物、急於學習三語或平日少與父母溝通,都是引致說話多懶音的元兇,家長需正視,可透過口腔訓練及遊戲等改善懶音問題。
記者:梁麗兒
言語治療師兼臨床心理學家朱嘉麗表示,幼兒約一歲開始,會嘗試活動口腔肌肉,出現喃喃自語如「奀gu gu」等音節。至一歲半可講出及運用單字如媽媽,但發音未必準確。兩歲可將單字串成短句,約兩歲半可說出完整句子,如爸爸洗手,並掌握部分粵音。兒童踏入三歲,廣東話的發音大致正確,四歲半則完全正確。
惟近年越來越多兒童因懶音問題求助,朱估計約佔去年處理的整體個案約十%。求助上升原因包括,兒童普遍要學習三語,即同時學廣東話、普通話及英文,礙於三種語言發音不同,容易出現混亂,出現語言遲緩或有懶音。
朱建議幼兒宜先掌握母語才學習另一種語言,建議三歲後才學外語,要避免子女語言「半桶水」,父母切忌講「半鹹半淡」英語,或一句英語一句廣東話溝通,「小朋友學習語言,一定要係一個環境內只用一種語言,先有助適應同學習」。若發現子女語言遲緩,如三歲仍無法講出完整句子,不能說出「我食飯」,只能說「食飯」或「我食」,便應停學外語並向專業人士求助。
兒童太遲食固體食物,口部因太少咀嚼致肌肉較弱及欠靈活,也會影響語言能力及發音。朱建議一歲起嘗試食「糊仔」,減少使用奶樽或食奶咀,宜改用吸管及兒童專用水杯飲水,鼓勵多活動口腔。幼兒雖未能明白成人說話,但自小與家人多溝通,有助掌握語言技巧,建議在職父母放工後多與年幼子女玩遊戲、講故事溝通。
常見懶音包括尾音p、m、k的字, 例如將樹葉錯讀成樹「熱」、鴨子錯讀成「押」子、鹿錯讀成「粟」等。開頭為p音的字,如薯片錯讀為薯「便」、婆婆錯讀成「啵啵」等都是常見錯誤發音。當小朋友踏入四至五歲,家長便要留意有否上述懶音,若有懷疑可接受適當評估,有需要更可訓練改善。
透過口部肌肉訓練及遊戲活動可幫助兒童踢走懶音,以「吹羽毛」為例,將羽毛放近口部,當正確讀出薯片」時,羽毛會被吹起,顯示發音正確,若錯讀成薯「便」,羽毛便不會被吹起。另外,對鏡子正確讀出蝦字,鏡片會有「霞氣」出現,但錯讀成「丫」,鏡子就不會有「霞氣」,可自行測試及練習。
[圖畧]家長多與子女講故仔,有助他們掌握語言技巧。 (黃耀興攝)
【常見懶音】
[圖畧]透過吹羽毛等遊戲練習,可幫助兒童踢走懶音。 (黃耀興攝)
[圖畧]兒童正確讀出「薯片」兩字,羽毛會被吹起。 (黃耀興攝)
[圖畧,圖中字卡上有葉、鴨、蠟(燭)、摺(紙)、搭(車)、喊、枕(頭)、飲(水)、籃(球)、(打)針、鹿、肉、足(球)、雀(仔)、(貝)殼等字樣]圖為兒童經常出現懶音的詞彙。 (黃耀興攝)
[圖畧]與兒童玩吹波波遊戲,也可訓練他們正確發音。(讀完葉字要緊閉口部,即可與波波接吻,但沒有閉口,例如讀成「熱」字便不可以) (黃耀興攝)
[圖畧]兒童可利用鏡子改善懶音,例如讀出「喊」字,鏡子會出現「霞氣」。 (黃耀興攝)
(香港蘋果日報 二○一五年八月廿二日星六 由K先生重排轉載)
【健康online】幼兒急學多種語言 或致廣東話懶音
「件『山』(衫)好靚」、「有塊樹熱(葉)呀」,小朋友說話多懶音,困擾不少家長,更擔心影響子女語言發展。言語治療師指出,幼兒太遲才開始咀嚼食物、急於學習三語或平日少與父母溝通,都是引致說話多懶音的元兇,家長需正視,可透過口腔訓練及遊戲等改善懶音問題。
記者:梁麗兒
言語治療師兼臨床心理學家朱嘉麗表示,幼兒約一歲開始,會嘗試活動口腔肌肉,出現喃喃自語如「奀gu gu」等音節。至一歲半可講出及運用單字如媽媽,但發音未必準確。兩歲可將單字串成短句,約兩歲半可說出完整句子,如爸爸洗手,並掌握部分粵音。兒童踏入三歲,廣東話的發音大致正確,四歲半則完全正確。
惟近年越來越多兒童因懶音問題求助,朱估計約佔去年處理的整體個案約十%。求助上升原因包括,兒童普遍要學習三語,即同時學廣東話、普通話及英文,礙於三種語言發音不同,容易出現混亂,出現語言遲緩或有懶音。
朱建議幼兒宜先掌握母語才學習另一種語言,建議三歲後才學外語,要避免子女語言「半桶水」,父母切忌講「半鹹半淡」英語,或一句英語一句廣東話溝通,「小朋友學習語言,一定要係一個環境內只用一種語言,先有助適應同學習」。若發現子女語言遲緩,如三歲仍無法講出完整句子,不能說出「我食飯」,只能說「食飯」或「我食」,便應停學外語並向專業人士求助。
兒童太遲食固體食物,口部因太少咀嚼致肌肉較弱及欠靈活,也會影響語言能力及發音。朱建議一歲起嘗試食「糊仔」,減少使用奶樽或食奶咀,宜改用吸管及兒童專用水杯飲水,鼓勵多活動口腔。幼兒雖未能明白成人說話,但自小與家人多溝通,有助掌握語言技巧,建議在職父母放工後多與年幼子女玩遊戲、講故事溝通。
常見懶音包括尾音p、m、k的字, 例如將樹葉錯讀成樹「熱」、鴨子錯讀成「押」子、鹿錯讀成「粟」等。開頭為p音的字,如薯片錯讀為薯「便」、婆婆錯讀成「啵啵」等都是常見錯誤發音。當小朋友踏入四至五歲,家長便要留意有否上述懶音,若有懷疑可接受適當評估,有需要更可訓練改善。
透過口部肌肉訓練及遊戲活動可幫助兒童踢走懶音,以「吹羽毛」為例,將羽毛放近口部,當正確讀出薯片」時,羽毛會被吹起,顯示發音正確,若錯讀成薯「便」,羽毛便不會被吹起。另外,對鏡子正確讀出蝦字,鏡片會有「霞氣」出現,但錯讀成「丫」,鏡子就不會有「霞氣」,可自行測試及練習。
[圖畧]家長多與子女講故仔,有助他們掌握語言技巧。 (黃耀興攝)
【常見懶音】
- 樹葉讀成樹「熱」
- 鴨子讀成「押」子
- 婆婆讀成「啵啵」
- 蝦讀成「丫」
- 衫或三字讀成「山」
- 藍色讀成「拿」色
- 薯片讀成薯「便」
- 雞蛋讀成雞「膽」
- 一歲開始嘗試食「糊仔」,多活動口腔肌肉,逐漸減少食奶咀及用奶樽
- 父母多與子女溝通,如講故事
- 父母說話時避免夾雜英文及廣東話,應統一語言
- 三歲後學外語較佳
[圖畧]透過吹羽毛等遊戲練習,可幫助兒童踢走懶音。 (黃耀興攝)
[圖畧]兒童正確讀出「薯片」兩字,羽毛會被吹起。 (黃耀興攝)
[圖畧,圖中字卡上有葉、鴨、蠟(燭)、摺(紙)、搭(車)、喊、枕(頭)、飲(水)、籃(球)、(打)針、鹿、肉、足(球)、雀(仔)、(貝)殼等字樣]圖為兒童經常出現懶音的詞彙。 (黃耀興攝)
[圖畧]與兒童玩吹波波遊戲,也可訓練他們正確發音。(讀完葉字要緊閉口部,即可與波波接吻,但沒有閉口,例如讀成「熱」字便不可以) (黃耀興攝)
[圖畧]兒童可利用鏡子改善懶音,例如讀出「喊」字,鏡子會出現「霞氣」。 (黃耀興攝)
(香港蘋果日報 二○一五年八月廿二日星六 由K先生重排轉載)